第四百二十章 谷贱伤农-《文科大唐》
时不凡在得到了皇帝下令这个扶持医药行业的政令之后,很快进行了相应的诏书公布。笔趣阁Ww W.ΩbiqUwU.Cc而这个诏书的公布,非常的平淡,没有任何的反应。至于说什么皇帝公布一个诏书,引起了百姓的热烈拥护,这个没有生。皇帝下达诏书结果引起了万民拥护,这个也就是存在于yy当中,事实上古代百姓先不说识字率,哪怕百姓能够识字,他们能明白诏书背后的意思吗?他们显然不能,他们不会明白,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去拥护。如果百姓拥护,那绝对是有人在有人糊弄他们而已。
不过,这个关于皇帝扶持医药行业的商人的政策,让很多商人也都读懂了这里面的深意。
“各位,皇帝已经公开下诏,扶持那些医药行业的商人,那意味着我们已经得到了朝廷的扶持。今天扶持的是医药行业,那明天是不是可以同样扶持别的行业?我们今天能扶持医药行业,那明天朝廷也都能够开始扶持别的行业,这样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秦嘉瑞对那些商人说。
时不凡在旁边,主动给那些商人传达了这个好消息,然后这些商人也都非常高兴。也许和普通底层百姓不一样,这些商人很多都已经在日常的经商和各种经验当中学习了足够的文化基础,甚至是视野也比那些普通农民广博很多,自然可以知道这里面的深意。
“没错,今天朝廷能为了百姓的生活所需扶持医药行业,那明天是否能为了别的需要,去扶持别的行业呢?大家不要因为扶持医药行业也就因此感觉失望,感觉别的行业受到歧视。其实你们应该往好处去思考,我知道也许有些别的行业认为扶持医药行业,而自己不是从事医药行业的商人,也就感觉吃亏,感觉不公平。可是我却必须要告诉你们,你们应该弄清楚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在商人和士族之间,商人和士族目前是主要矛盾,代表了两个身份两种收入方式两种生活方式的矛盾,我们可以称之为阶级矛盾。可商人之间的矛盾,那顶多是内部矛盾。在主要矛盾没有消失之前,我们应该主动消弭次要矛盾,先迎接主要矛盾。”
“有些人感觉扶持医药行业感觉吃亏,不从事医药行业的人感觉自己吃亏了。不过我却要告诉你们,你们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些,因为今天我们虽然只是扶持医药行业,那其实已经是我们为了将来朝廷扶持别的行业展开了一个好头。只要我们能开了这个头,那就像是洪水决堤一样,我们已经在这个庞大的堤坝上开了一个口子,那接下来只要有了第一个口子,接下来就会像是洪水一样冲垮这个庞大的堤坝。”
“凡事都害怕有先例,一旦有了先例那再次做也都很容易了。本来朝廷不会扶持商人,可是现在公开的扶持了医药行业,那今天既然可以扶持医药行业,那也就是开了一个先例。有了这个先例,明天也会为了别的需求去扶持某些别的行业的商人,这样我们可以去进一步展。所以我们开了这个先例非常重要,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朝廷扶持医药行业,也就特别去敌视医药行业。因为我们这些商人之间的矛盾,目前还是次要矛盾,并非是主要矛盾。我们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不要把这个次要矛盾去和主要矛盾倒置了。”
时不凡介绍了这些,让那些商人也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因为大家要弄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主要矛盾出现的时候,必须要暂时搁置次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只有弄清楚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接下来才能够真正的为自己决策弄清楚方向。而作为一个集体一个阶级,最忌讳的也就是弄不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旦把这个矛盾方向给弄混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宋朝也就是一个最大的悲剧,两次弄错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先是联金灭辽,失去了半壁江山。后来再次联蒙灭金,结果造成蒙古人崛起,让蒙古人占领了中国。
张鹏马上说:“时郎中,我想在做的诸位都是明白事理的。自从我们交叉持股之后,那我们已经是可以保证了各家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不会如此短视了。我们已经交叉持股,那我们已经是保证了我们的安稳,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时不凡也都点头了,因为各家很多人交叉持股,这样保证了商人们可以团结起来了。尤其是这些商人都不会如此短视,因为目前这个时代商人联合起来对抗官府,对抗被士族阶级掌握的政府,是主要矛盾。在古代这个极权时代商人为了保证财富和利益,那不得不团结,商人和地主士族阶级之间是主要矛盾。而那个商人之间的内部争斗,不过是次要矛盾而已,只要弄清楚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区别,那这样做出选择也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很多人决策错误,其实也就是没有弄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而只要能弄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在决策方面那已经是利益不败之地了。所以时不凡才让认为《矛盾论》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思维,通过辩证法的方法来判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这样是真正的优秀的哲学和决策手段。
不过接下来,时不凡接着说:“最近农业如何?你们还在耕种土地吗?”
有人回答:“是的,我们还要打算继续耕种土地,这样我们保证可以收获更多。我们目前稻花已经开始飘香,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今年,我们北方有不少州郡已经采用了时郎中的合作社方式,很多州刺史也都开始该改变了过去的方法,采用了合作社方式,这样粮食产量可以大增。我们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好收成。”
可是时不凡赶紧摇头说:“不,不能够如此!我认为接下来,应该要削减产量,主动削减粮食产量,这样保证粮食价格的稳定。记住,趁着今年农闲的时候,让百姓去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学习种植一些经济作物的技术,明年开始种植经济作物了。如果明年还继续种粮食,那你们一定会亏大了,到时候你们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时不凡赶紧劝阻百姓继续种植粮食的想法,今年也许是北方粮食丰收获得粮食利益最大的一年了,因为如果明年继续种植粮食,那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时不凡目前已经知道大唐的“粮食局”太府寺的各家仓库已经是不堪重负了。其实唐朝初年并不缺乏粮食,相反粮食非常的多。如果继续种植粮食,太府寺一旦无法足够快的消化,也都会变得谷贱伤农了。
尤其是时不凡采用了新式的种植方式,把过去的小农经济已经逐步转变成为了合作社的农垦公司的经济模式。虽然表面看这个土地还是挂靠在普通百姓身上,可是事实上土地已经是集中使用,成为了农垦公司的财产。而这个土地已经是成了大家“入股”的手段,早就已经不是小农经济了。在未来的粮食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那必然要遵守商品价值的规律。一旦谷贱伤农,伤害的农民利益可是非常巨大的。
时不凡想起了当年所学的课本《多收了三五斗米》的故事,这样故事说了关于本地商人和外国商人一起盘剥中国农民。可是时不凡却明显看出来了,外国的大米质量好并且数量多,从价格上压垮了本地百姓的粮食价格,造成了多收了粮食反而造成了增产不增收。这个增产不增收,其实归根究底也是市场规律。那个《多收了三五斗米》的故事,其实也是符合基本的经济规律的。外国的粮食产量高质量好并且运输过来成本低。可是本土农民的粮食种植成本高,这样肯定不占据优势了。
其实如果是时不凡在那个“故事”里面,最有效的办法也就是主动的提高关税,提高外国粮食进口关税,这样维护本土农民利益。不过,那个“故事”里面的背景,不提也罢,关税不是在自己手里,自然本土农民利益受损了。
不过时不凡既然能在这里决定,那他也都要主张主动削减粮食产量,去种植经济作物,避免了农民利益受损。
“据我所知,南康都督府长史刘洎已经派人乘船去南越去寻找一种叫做占城稻的稻种。而这种占城稻一年三季稻,一旦被引种回来了之后,那我们江淮的平原,还有江南等地也都可以一年三季稻啊!三季稻啊,你们想清楚了,这样一旦整个江南都有了三季稻,并且采用了我们的合作社的方式耕种,那我们也都必然会……”
那些种植粮食的合作社管理者,立马差点一屁股做到了地上,如果江南大量种植粮食,那这样对于北方中原的粮食价格必然会惊人的跳水。那个时候增产不增收,这样是必然的。一旦这个占城稻被引种回来,那对于北方的粮食产业那打击是惊人的巨大,这样他们当然会害怕。何况这个可是三季稻大,光是江南地区的粮食,都可以彻底冲垮了整个粮食价格了。
“所以明白了吗?我相信以刘洎的办事能力吗,半年之内完全可能去把这种占城稻大量引种回来。甚至可以开辟我们大唐到南越的商路,那个时候粮食价格一旦暴跌,对于你们肯定会损失惨重。而我也会去主动跟江南豪族们进行通气,让他们有计划的种植,保证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利益。不过,我们目前大唐人口不足以消化这么多粮食,所以我们必然要想办法转变一下种植思维,我们可以保证双的利益都可以保持稳定。”时不凡说。
时不凡劝说这些北方的人改种一些经济作物,这样主动削减粮食产量,维持粮食价格不要暴跌。时不凡不会幼稚到认为粮食价格越低越好,因为谷贱伤农,粮食价格低不代表是好事。尤其是一个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需要靠着粮食来维持,所以他认为粮食价格过低会是好事。
有些后世人思维就是这么奇葩,直接看到了唐朝粮食价格很便宜,就以为是唐朝人很幸福。可是却完全忽略了,一个国家最少八成以上的人都是耕种粮食的农民,一旦粮食价格太过于便宜,那真的是好事吗?如果粮食价格过低,那意味着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要血本无归,都要受到谷贱伤农的后果。
所以粮食价格低并不是绝对的好事,谷贱伤农可不是说着玩的。有些人在因为那个《多收了三五斗米》的故事而感觉农民粮价过低悲痛的同时,可是却同样拿着唐朝的粮食价格很低,就拍脑袋的认为唐朝百姓生活很幸福了。
呵呵,一旦一个农业为主的国家的粮食价格过低也就是很悲惨,可是唐朝的粮食价格过低,反而是“很幸福”了?狗屁不通,完全是民族思维在作祟,连基本的经济学基础都不懂了!唐朝初期农业人口占据了最少九成以上,中期经济最巅峰时候农民也都不会低于八成,粮价过低等于是全国农民都受害,绝对不是某些人思维当中的那种很幸福。如果粮食价格越低越幸福,那国家为什么还要制定粮食收购保护价,保护农民利益?
这些东西,时不凡在中学时候也就学会了,所以时不凡要主动主张削减粮食产量,避免谷贱伤农的后果。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国家继续展下去,不然谷贱伤农之后反而会让百姓对于合作社的公司模式失去信心,造成合作社模式的集体公司解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