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批评是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奋进,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批评的重点不在于指责或谩骂,而是人才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所以,批评人也是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的。 1.批评之前先了解事情的真相 很多事情往往都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所以,在批评别人之间,一定要了解清楚时间的真相,在没有充分的证据之前,切莫妄下定论。 2.私下批评比当众批评更好 即便员工犯了错,作为领导也应该充分考虑员工的自尊心和脸面。所以,批评最好还是在私下进行,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员工,以免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如果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公开进行批评,那么也应该像松下幸之助那样,提前告知员工,让他有心理准备。 3.批评与教育相结合 教育才是批评的最终目的,我们批评犯错的员工,是为了教会他正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在员工犯错之后,除了批评之外,也不能忘记教育和鼓励,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4.打一“巴掌”得给一“甜枣” 驭人之术,关键在于松弛有度,给完对方“巴掌”之后,一定要记得用“红枣”安抚,一张一弛,一进一退,二者结合,才能牢牢把人心抓在手里。 建议比命令更容易让人接受 一位秘书是这样描述一位他非常敬佩的领导的: “经理从来不会用命令的口气来指挥我们做事情,每次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说出来之后,都会非常诚恳地让我们提意见,这让我们觉得他非常尊重并且看重我们。每次他需要改动助手起草的文件时,都会用一种商量的语气对助手说:‘这里如果改成这种形式,是不是更好一些?’通常情况下,他很少会干涉手下员工的做事方法,只在有需要时会向对方伸出援手……” 从这位秘书的描述中不难想象,他所敬佩的这位领导者显然是个非常懂得尊重人的成熟领袖,讲究以德服人,而不是权势压人。在这样一位领导身边工作,确实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难怪这位领导能够得到秘书发自内心的赞誉了。 尊卑观念是封建社会的产物,现如今,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即便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着地位和权势的高低之分,但从人格上来说,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种平等不会因为社会地位的高低而受到影响。所以,即便是领导与下属之间,也应该懂得彼此尊重。企业中的上下级之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方面的悬殊,而非领导者和员工个人之间的差别。 赖夫·纳格里是俄亥俄州德通市一家收款机公司的业务主管,这家公司在全国的业绩都是十分突出的,这其中纳格里做出的贡献更是不容小觑。纳格里曾表示,公司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主要是因为业务人员总能保持高超的战斗力,能够如此的秘诀就在于,领导从来不会用无休止的命令和说教去对待业务人员,只会以真诚平等的姿态给予他们如何将业务发展得更好的建议。 在工作中,纳格里从不会对下属说诸如这样的话:“想要留在这里工作,你就得勤勤恳恳地做出成绩来。” 相反,他更喜欢这样对下属说:“如果你愿意多往外跑一跑,多打几个电话,那么我相信你的收入一定会大大增加。” 纳格里认为,如果想要和别人展开合作,那么就一定不能用命令的语气或方式去和对方沟通,而是应该尊重对方,征询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如果你总让对方觉得自己受到强迫,那么彼此双方是很难建立起愉快的合作关系的。 一位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在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企业的今天离不开我们员工们兢兢业业的工作,有人问过我,到底有什么秘诀,可以让企业拥有这样强大的凝聚力?我的回答是:记住无论对任何人说话,都不要用命令的方式,哪怕他是你的下属,要知道,建议通常比命令更容易让人接受。命令无效,请教事成。” 的确,在生活中,没有谁会喜欢被命令、被支使,这会让人觉得自己不受尊重。每个人都喜欢展示自己,希望自己处在比别人更优越的位置上,甚至喜欢用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别人,这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侵略性。但相应地,你有这样的渴望,别人同样有这样的渴望,没有谁会甘愿居于别人身下,成为配角。 试想一下,一个人对你说的是:“到时间了,赶紧去睡觉!”另一个人对你说的是:“现在时间已经很晚了,准备睡觉吧,不然明天早上会没有精神的。”你会更愿意听谁的话?其实,追根究底,二者的目的都是同一个,那就是劝你去睡觉,都是对你的一种关心。但很显然,前者生硬命令的语气却难免会让人心中产生抵触和逆反的情绪,而后者充满关心的建议则更容易让人感到心中熨帖。 所以,如果你想树立敌人,那么就去压制他、命令他。但如果你渴望拥有的是朋友,那就收起你的骄傲和高高在上的态度,无论何时,建议都比命令更讨人欢心。 开会得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 不管在什么样的企业中,都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会议,比如每天的晨会,每周的例会,总结工作的简会,发起头脑风暴的讨论会,年终总结的表彰会,来年计划的研讨会……有人就曾这样总结过自己在公司的情况: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准备开会,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开会,最后三分之一则是整理会议纪要。 有过开会经历的人都能体会,“马拉松”式的会议无疑是令人反感并且浪费时间的,但许多领导在开会的时候,却都喜欢拖泥带水,没完没了,真正有用的会议内容却可能仅仅只占了会议时间的三分之一,甚至还不到。 企业开会,为的是把问题讨论清楚,处理完善,不是为了做表面工作,更不是拿来浪费时间的。会议上最忌讳的就是冗长的发言,漫无边际的胡扯不仅容易让人感到无聊和疲惫,并且还会模糊重点,让开会的效果大打折扣。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而作为领导,相信没有任何人想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谋财害命”。 日本某企业就曾得出这样一个计算开会损耗的公式:会议的机会成本=每小时平均工资的3倍x2x开会人数x开会时间(小时)。这个公式并不是凭空得来的,平均工资之所以要乘以3,是因为据调查通常有资格参与会议的人员每小时所创造的劳动产值至少是平均工资的3倍;后又要乘以2则是因为,会议的召开会导致正常工作流程的中断,所造成的损失至少是平时的2倍。 可见,想要节约成本,减少开会损耗,就得让开会时间像女人的裙子那样,越短越好。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这是每个领导在会议讲话时都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德国著名诗人及戏剧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是个非常不喜欢参与聚会的人,尤其讨厌各种聚会开始之前那些冗长的发言。 有一次,布莱希特被邀请参加一个宴会,并且主办方还表示,希望他能致开幕词。虽然布莱希特心里不太愿意,但又实在盛情难却,只得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到了开会的那天,布莱希特还是准时到场了,主办人先走上台,发表了一通冗长又煽情的贺词,对各位到会者表示了欢迎,然后便激动地宣布道:“现在,请我们著名的,广受欢迎的大戏剧家、大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词!” 在众人的掌声中,布莱希特快步走上了演讲台,就在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拿起小本子,打算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时,只听布莱希特快速而清晰地说了一句话:“现在,我宣布,会议可以正式开始了。” 哈佛大学有这样一句名言:“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用嘴讲话的人,总是喋喋不休,却常常抓不住重点,容易把话说得又臭又长;用头脑讲话的人,在开口之前便已经有了计划和打算,往往能够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而用心讲话的人则遵循本心,一语中的,很少会在套话、官话中纠缠。布莱希特无疑正是一个遵循本心、一语中的的智慧者。 当然,作为一个领导,你的发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议的气场和下属的情绪,因此往往无法做到像布莱希特这般洒脱、遵循本心。但至少你得成为一个懂得用头脑讲话的聪明人,一针见血地抓住要点,而不是喋喋不休,废话不断,却始终找不到重点。 开会这档事,原本就已经很缺乏乐趣,让人昏昏欲睡了,如果发言者再语无伦次地长篇大论,那么只会让这场会议更加让人难以忍受。所以,作为一个高情商的领导者,在开会时一定要懂得控制发言的时长,让你的讲话言简意赅、短小精悍。 谎言,有时恰恰是最有用的交际手段 撒谎绝对不是一个好习惯,这几乎是所有人都能达成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谎言有时候恰恰是最有用的交际手段。甚至客观来说,有的时候,在某些场合下,谎言显然要比实话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1961年的一天,许多情绪激动的记者都聚集到了政府大厅,要求政府有关方面对参议院活动事件作出相关解释,受报社指派来报道这一事件的贝克也在其中。 面对这样混乱的局面,副总统约翰逊突然一把抓住了贝克的手臂,然后把他带到了办公室。约翰逊对贝克说道:“请跟我过来,我一直都在找您。事实上,您是这里唯一最了解真实情况的记者了,我想告诉您,如果不是我的话,那么肯尼迪是不可能在这里通过‘十诫’立法的……” 之后,约翰逊一边滔滔不绝地和贝克说着话,一边拿出一张纸快速地写着什么,然后把秘书叫了过来,将纸条交给秘书。不一会儿之后秘书就回来了,并交给了约翰逊一张纸条。对于这个细节,贝克并没有过多留意,毕竟约翰逊是副总统,在这种时候处理一些事务也是非常正常的。 在此后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中,约翰逊告诉贝克,他非常喜欢他的文章,并称自己是他的忠实粉丝,而且对他的工作、记者才华等都进行了一番热情的赞扬,这让贝克感到十分惊讶,他完全没想到约翰逊竟然对他了解至此。 这场愉快的谈话让贝克瞬间扭转了对约翰逊的印象,两人之间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也变得平和下来。再后来,贝克甚至加入了约翰逊的竞选团队,并在其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了约翰逊班底中的骨干人物。 有趣的是,很久以后,贝克才知道,原来那天约翰逊副总统递给秘书的纸条上写的是这样一句话:“我是在和谁说话?”而答案,自然就在秘书拿回来的纸条上。 是的,约翰逊在说谎,并且成功地用这样一个算不上恶意的谎言,拉近了与贝克之间的距离,化解了彼此的矛盾,甚至用这个谎言开了一个好头,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工作上的亲密伙伴。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即便这是一个谎言,但它所带来的结果却是令人欣喜的。 在很多交际活动中,不同场合下说出的不同谎话总是会产生一些特别的微妙效果,而这种效果显然是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喜闻乐见的。即便撒谎不是什么好习惯,但当它成为一种社交手段之后,却往往能为我们带来更愉悦的结果。 比如当你去朋友家做客的时候,主人热情地为你下厨做了一桌子菜,然后欣喜地问你合不合口味,喜不喜欢,但很不巧的是,这些菜还真不是你喜欢的,你该怎么办呢?如果硬着头皮吃下去,那就是让自己活受罪;但如果诚实地告诉主人你并不喜欢,那么无疑会让对方陷入尴尬,甚至伤害到对方的感情。在这种情形下,高情商的聪明人通常会利用一些小小的“谎言”来巧妙表达自己拒绝的态度,比如告知主人:“我特别喜欢吃这个菜,味道特别好,就是我胃不行,吃多了受不了。”虽是谎言,但无疑带来了两全其美的结果,何乐而不为? 撒谎固然不是好习惯,但谎言却未必都不可饶恕。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即便谎言有时能够成为绝佳的交际手段,我们也应当为自己设立一定的原则和手段,不要让谎言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刃,更不能为了牟利而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 重视团队情绪,妥善处理抱怨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