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辩证法-《文科大唐》
第(2/3)页
李孝恭可是真正的皇族,他当然要赞同这个策略了,这样他哪怕当不得皇帝,那也都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世袭州刺史的身份。他不傻,他才不干呢!结果一些皇族纷纷开始请求允许分封,不过那些士族和寒门也都反对。明显是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利益,皇族希望获得封地,而皇帝希望皇族在四方拱卫皇帝,压制当地的实力派,也就是士族。这样士族当然要反对,而时不凡所代表到寒门也是不会赞同分封的,因为分封这样是有否认土地私有制的嫌疑,时不凡当然不能同意。
“皇上,八王之乱,不可不鉴!”魏征反对说。
可是李孝恭却同样反对说:“我们皇族和勋贵在拱卫皇上,我们岂不是可以维护天下太平?当年刘汉之时,黄巾贼造反,如果当时地方能足够的权力镇压,那岂不是很好?甚至当年陈胜吴广造反,如果秦朝采用了分封制,那岂不是可以很快镇压了?”
“有意思,这个可真的是有意思了!双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时不凡想道。
魏征举得例子是说明八王之乱给国家百姓带来了很多坏处,可是李孝恭却同样举例,说当年黄巾起义时候,地方官员有足够的能力镇压,那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而陈胜吴广起义也是如此,因为郡县制的情况下想要调动兵马,确实有严格的程序,不是那么容易调兵的。这样调动兵马之间的时间差,很容易让起义军甚至是外国敌人做大,然后形成庞大的实力去打击自己。所以分封制对于内部镇压有好处,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主权。可是郡县制却有机构运转程序复杂,这样难以快做出决断的情况。在古代是各有各的道理,因为古代的空间和通信能力都很差,无法能做出及时的判断,所以采用了分封制是比较有助于镇压叛乱的。
而这个是否实行分封制其实同样是一个思想道德体系的竞争,如果实行分封制,那也就是以家族为本位,是以家大于国的理念。为了家族利益,可以牺牲国家利益,可以牺牲别人的利益,甚至皇族为了自己的家族利益,可以牺牲所有百姓的利益和生死存亡。可是这个中央集权就是以国为本位,是国大于家的思想起源。因为只有中央集权,才可能有足够的国家思维,不然一旦有外敌入侵,那打不过的时候,只要外敌允许继续保留分封,那越是不能背叛的。
这样是否分封,其实也是一个思想道德体系的竞争。因为皇帝想要维护的是自己家族的权力,而臣子却想要维护国家的利益,这样双的矛盾是背道而驰的。臣子因为不是必然能够世袭,所以他要考虑的是整体,考虑的整体安全。可是皇帝考虑的只是自己家族,自己家族的权力保障,至于国家和百姓什么的,就让他去死吧!
“各位,其实我看大家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就在此说两句好了。”时不凡说。
“时不凡,你有什么可说的?这个分封,乃是皇上的家事,何况你又不是什么元老开国功臣,你凭什么多嘴?”陈康质问道。
时不凡反问:“皇上,不是您说不能阻塞言路。虽然我说的话不一定很对,可是请皇上姑妄听之,反正如果不对大家一笑而过吗?”
李世民脸色黑了一下,这些话是自己前段时间,跟时不凡所说的。时不凡请求惩罚这个陈康,可是李世民出于自己的利益,保护了陈康,所以他说了类似的话。可是现在时不凡居然用这些话反过来对自己这么说了,让李世民非常无语。可是李世民不能够自打嘴巴,做这种阻塞言路的事情。这种古代阻塞言路,可是一个天大的罪名。当然,古代的言路其实本质上也是阻塞的,所谓言路只是那些古代官员用来进行政治斗争的借口。
至于说所谓的古代有些皇帝开明听得进意见,这个完全是狗屁。因为这些政策都是建立在盘剥百姓,或者是如何更好更长远的盘剥百姓之上的,所谓的畅通言路,不过是为了如何更长远的盘剥百姓而做准备,这个也就是所谓言路了。这些所谓言路,并不代表是普通百姓的意思,不过是“强奸民意”罢了。时不凡如此说,让李世民感觉一阵恶心,当时自己怎么说的,现在也都被时不凡反驳了回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