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有了一座城-《重生大明万岁爷》


    第(2/3)页

    盛仲走上前,借着星光看着土地,原本是光秃秃的土地,现在已出现了一点翠绿,萌发的嫩芽很是脆弱,也很是可爱。

    “出苗了,出苗了,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盛仲激动不已。

    番薯只要出了苗,就说明大明的土壤、气候是可以种活这些农作物的,活了,产量哪怕是没有皇上说的那么多也不打紧,百姓多了一些口粮,总归是好事。

    天终于放亮,盛仲、宋玉等人看着田间,已出现了点点嫩芽,栽种的番薯已开始萌发。

    番薯出苗的消息很快传入宫中,朱允炆了解之后,只是点了个头。

    现在朱允炆没精力关注番薯的问题了,接甘肃、陕西等地文书,鞑靼的本雅失里、阿鲁台集结了大量族人向东迁移。

    鞑靼东迁,大明不能不关注。

    徐辉祖、朱棣、铁铉、杨荣等人纷纷进入武英殿,商议对策。

    朱棣审视着舆图,结合多方情报,严肃地说:“鞑靼大规模东迁,最可能落脚的地方有三个,河套、阿鲁浑河流域、还有胪朐河流域。河套那里,鞑靼即便是去了,也未必敢停留,阿鲁浑河流域,是中间地带,对他们而言相对安全。若是鞑靼回到胪朐河,那将形成威胁。”

    徐辉祖凝重地点头,指了指东北方向:“朵颜卫、福余卫虽臣服于朝廷,但近年来因为进贡战马一事,其心怀不满已有数年。按照安全局刺探的情报,朵颜卫、福余卫高层并不想持续进贡朝廷大量战马,包括其部落族人,对大明的好感也不多。”

    “这两支力量之所以一直没有反叛,恐怕有两个原因。一是孤立无援,外无力量可以借助。二是朝廷的军事威慑。无论是帖木儿之败还是大阅兵,恐怕都给他们带来了极大震撼。若这两种原因一直存在,兴许他们会继续臣服。若鞑靼东进至胪朐河附近,那朵颜卫、福余卫就不再是孤立无援。”

    朱棣看了一眼朵颜卫、福余卫的领地位置,对朱允炆进言:“若朵颜、福余已有二心,朝廷应提早应对。”

    铁铉进言:“东北方向的军事力量,过于重视原女真所在区域,对偏西的朵颜、福余威慑有限。加上朝廷在东北广设卫所,增派兵力,恐怕也会让朵颜、福余心有不安,可能会加剧其反叛。臣以为,应紧密关注两卫与鞑靼之间的动向,若朵颜、福余果真想联合鞑靼祸乱东北,应尽早增派军士北上。”

    朱允炆审视着舆图,胪朐河距离朵颜卫的地盘还是有几百里的,中间还隔着哈剌温山,他们想要勾搭在一起,需要翻山越岭。

    鞑靼不太可能倾力东进,一旦进入东北平原,被大明堵住的话,想走山路回去,恐怕就不太容易了。若朵颜卫、福余卫不老实,恐怕只能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突然抢掠东北,然后翻山越岭跑去和鞑靼会和。

    不过朵颜卫、福余卫有这个胆量吗?

    朱允炆很是怀疑,大阅兵的时候,朵颜卫、福余卫的高层可都是来了的,看到了大明军队的强大,也看到了骑炮兵,惹了大明,他们就是跑到鞑靼那里去又如何,大明已经不是几年前打帖木儿的时候了,大明现在的骑兵虽说彻底消灭鞑靼不太现实,但彻底消灭朵颜卫、福余卫,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命令大宁都司、辽东都司,严密关注朵颜卫、福余卫动向,若其有意西连鞑靼,乱我东北,那就莫要朝廷雷霆之怒,灭他部落!”

    朱允炆丢下毛笔,严厉地说。

    “臣等遵命。”

    徐辉祖、朱棣等行礼退出武英殿。

    河套。

    受黄河水的滋养,河套一带水草丰美,是一处十分优美的牧场。

    北面的阴山,如同一座屏障,阻隔着水汽北上,让南面的降雨更是充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