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专家是个贬义词-《重生大明万岁爷》


    第(3/3)页

    对于国子监的教材,李芳远极感兴趣,甚至提出用五百匹战马换国子监所有学院教材,都被胡濙给拒绝了。

    国子监教材虽不是什么绝密,但里面诸多学问并不适合直接外流。

    想学,来国子监。

    没有办法直接购买教材,那就靠脑子吧。脑子是个好东西,朝鲜官员还是有的,分开去各学院参观,然后翻翻教材,看多少记多少,记多少回去写下来多少。

    就这样,在南洋诸国使臣都离开过半时,李芳远还没半点想离开的打算,礼部不乐意了,话里话外催促李芳远早点回去,李芳远这才很不情愿地准备离开。

    朱允炆照例宴别李芳远。

    李芳远对朱允炆很是佩服,尊崇不已,在吹嘘了一番建文盛世之后,转而说:“朝鲜国小民弱,文教不昌。天朝要建孔子学院,可否考虑在朝鲜设置几所?”

    朱允炆婉言拒绝:“朝鲜是大明的友邻,本就修习孔子之道,何必多设孔子学院。若你们想派遣官员子弟、青年才俊修习国子监学问,只需通过国子监的考核便可,朕是欢迎的。”

    对于汉化很深的朝鲜,大明没必要浪费更多教师力量。

    李芳远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已下定决心,回去之后,就搬照大明的教育体系,搭建起一个最高学府,分诸多学院,集全国精英,研究学问、科技。

    随着朝鲜国王带人离开,南洋诸国使臣也纷纷离开,热闹了一个正月的京师,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建文十年二月,朝廷财政预算大力倾斜基础建设、水利建设,户部以史无前例的五百万两钱钞预算,力求彻底改变频繁旱涝之地的灾害问题,并命宋礼巡视北方诸多河道,进行清淤、修河、疏浚等安排。

    在瓜分好朝廷预算之后半个月,朱允炆招来了朱文奎、解缙、杨士奇,拉着朱文奎叮嘱道:“大明国大,久居京师必有蒙蔽。朕打算微服民间,由你坐镇武英殿处理政务,内阁辅佐。遇事不决,询问两位先生。若是军国大事,当召兵部、五军都督府共同商议,兼送安全局,密报于朕。”

    朱文奎很是担忧:“父皇,白莲匪徒尚未落网,一旦行踪泄露……”

    解缙与杨士奇也不建议朱允炆此时微服民间。

    奈何朱允炆主意已定,拍板道:“若御史与官员都敢言说实情,朕也不需要微服私访了。不出去走走,怎知朝廷施策是否妥当,百姓疾苦?你们是朝廷重臣,应知晓一个道理,大明要想万民小康,国盛民强,必须了解民情、民意。拍脑袋的决策,只能成为不食肉糜的专家啊……”

    专家?

    什么是专家?

    解缙、杨士奇满是疑惑,朱文奎却已是握紧了拳头。


    第(3/3)页